唯的拚音怎麽寫(衛的拚音怎麽寫)
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文化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文化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吐蕃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吐蕃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作者徐江偉授權發表
商周時代的銘文,成篇的多以“隹”(唯)開頭,人們早已說不清原因,就推測這是個虛詞,沒有實際含義,僅表示由此開篇。
這個傳統說法是不合情理的。因為銘文都如此凝練,大多隻有數十字,即使排列也經過精心設計,古人不可能去虛置每一個字。更何況,它是銘文的第一字,在古人的心目中,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字。隻是因為時過境遷,觀念消亡,這種思維方式沒有延續下來而已。
這個高度象形的字符到底在表達什麽意思?筆者在研讀了藏文古籍《黑頭凡人的起源》後才豁然開朗。原來是苯教鳥祖觀念的表達方式,這種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在古藏語中是一直延續著的。
在這本古老文獻中,天祖名號前都冠有“qia”(雀),例如,傳為藏族共同源出的天神“雅拉達出”( qia ya bla bdag chug ),名號前就有“雀”( )。 字麵含義是“牛神六出”,也譯為“六犛牛部”。
這位“雅拉達出”生下六子:董( )、眨( )、 珠( )、貝( )、達( )、 噶( ),就是古“藏族原始六氏”。
這位神靈又叫作“蕃宗拉出”( ),但這個名號前通常冠以“阿女”( ),意為“父神、戰神”,這是猴祖觀念的一種表達方式。
藏族的創始神話中,世界由“恰ⷨ𖧛㧧榳⢀( )在天上創造,而“雅拉達出”是他五個兒子中的最幼子,當然地位也就最為尊貴,被父神派到人間去繁衍“黑頭凡人”。
他從十三層高天降到工布之地,落在叫“本日ⷨ多”的神山頂,從九級穆梯走下來,與一位名叫“恰ⷥ襙𖧈뢀( )的嗜血魔女結合 ,繁衍出黑頭凡人。這位女始祖名號前同樣也冠有“雀”。她就是傳說中住在澤當岩洞裏的“羅刹女”。
在書中,一些重要部族的始祖也有雀名,如“恰傑仁噶”( ),意為“雀王白猴”。也有冠以“雀裔”的,如“恰裔ⷩ卡俄落”( )。這些都在說明“雀”是神聖的代名詞。
書的最後說到,此書原本是赤鬆德讚所作,為讓不了解吐蕃人曆史的人知曉他們的源起,也為了闡述十二大相的功德,作為部族國家的世襲首領,他們都有自己的祖先傳說,皆是從“雀”而來。
曆史上《黑頭凡人的起源》一直以手抄本形式存世,誕生800年後才被藏族以外的人看到,一般認為被法國藏學家石泰安發現並首先閱讀過。研究顯示,書的語言屬於康方言,用七言韻文寫成。內容涉及西藏傳說曆史的方方麵麵,描述了世界的起源和大地的形狀,天地間各種神靈的來曆,天神與黑頭人的關係,吐蕃各大氏族的始祖是誰,有何特長,居於何地等等。敘述風格與《山海經》極為相似,就是神人不分,人獸不分,始祖皆從獸來。雅拉達出、蕃宗拉出之“出”,本義都是“畜”(ch㹯
天神“恰ⷨ𖧛㧧榳⢀創造世界的過程是這樣的:他把五種元素:土、水、火、風、空,收集起來,放在自己的體內,默念“哈”,便產生了陣風,以光輪之形轉動起來,由此產生大火,風越猛火就越旺,熱火與冷風生成露珠,變成微粒,被風攪起來,在天上飛來飛去,堆積成山,世界就這樣產生出來。
人類的起源情形是這樣的:湖邊的泡沫被風吹得滾動起來,滾成了三個鳥卵,名叫“示巴桑波奔赤”的原人,從其中一枚鳥卵中跳出來,成為現實世界之王。又曰:“所有穆氏都成為苯教巫師,所有恰氏都成為黑頭凡人,所有祖氏都成為畜生。”
這個“恰”( )不僅被認為是宇宙的創造者。翻譯了《黑頭凡人的起源》的卡爾梅克ⷦᑦ覗楍士說:“藏王被視為恰氏王雅拉達出的後裔。”在各種版本的藏族起源故事中,有時說是“恰”,有時也說“穆”,但說到穆的時候,總是與天梯、穆繩相關,因為藏王是從天梯上走下來的,而後又順著穆繩回到天上去了,但從重要的神靈屬看,最終都是以“恰”為源出。
書中還有這樣的話,曰:“雄偉藏人的語言中叫黑頭凡人。”“說大,黑頭人最大,說長,男人的史話最長。”“首先,它是從王族血緣中起源,所以說起源最正道。”“國王來自天上,所以人是由神來統治的,這就是大人高貴的原因,也是他主持政務的原因。”(見P118)。
這些話所以值得重視,因為這就是先秦時代統治者皆以神靈自居的原因,也是他們行使統治權威的終極理論根據,更是先秦時代特殊社會政治形態的思想根源所在。所謂“文明”,歸根結底是人類思想觀念的反映和投射,有什麽那樣的思想觀念,就會有什麽樣的“文明形態”。
關於“文明”,書中給出了自己定義,曰:“在周邊諸族中,最文明()的是吐蕃人。”藏語的“文明”( 拚音轉寫bzun ),對應的正是古漢字的“尊”,就是說,這個雅言古字的讀音由此而來。
不可小看了這個屬於原始苯教的定義,就人類文明起源而言,人群中等級地位的極大分化,以及這種社會架構的穩定存在,就是文明起源的主要推動力,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。考之華夏文明起源,推動力大體來自北方,但最終都指向青藏高原。
商周銘文中用於開頭的鳥形字符,隻有原始苯教的“鳥祖”觀念,能與之對應起來。這個字有的加有一“口”,也說明它不是指自然界中的鳥類,特指能聽懂禱告語的祖先神靈。
此“唯”(隹)或許讀作“wei”,或許讀作“qia”,但毫無疑問地都隻能從古羌藏語中來:
注意上圖這個周代銘文照片,“唯”下麵是一個祖先名號,叫作“畜伯女鼻”,能與吐蕃六氏始祖“雅拉達出”和“蕃宗拉出”的含義完全對應起來。
這個祖先名號是藏語式樣的,由“畜伯”和“女鼻”重疊而成,就是“始祖、鼻祖”的意思,他就是禮器所“乍”(祚)的對象。
注意名號中的“女”,畫成了猴臉牛鼻之狀,很可能就是這個部族國家的族徽。“女”的本義是猴。《黑頭凡人的起源》的藏語書名叫“烏那獼兀察恰”( wu nag miwu achu qags ),其中的“獼兀”( )就是“小猴、猴子猴孫”的意思。
以“唯”(隹)開篇的情形在《尚書》中隨處可見,如:
《尚書ⷥ書ⷥ䪧:“惟,三祀十有二月朔,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於亳……”
《尚書ⷥ書ⷨꪥ𝣀:“唯,說命總百官,乃進於王,曰:嗚呼,明王奉若天道……”
《尚書ⷥ覛𘂷泰誓》:“唯,十有三年春,大會於孟津……”
《尚書ⷥ覛𘂷武成》:“惟,一月壬辰,旁魄……”
直到今天,佛事和道場裏張貼的榜文,依然以“唯”開篇,隻是沒有人說得清其中的含義了。
藏族也有自己傳統和視為不可改變的寫作格式,無論什麽類型的文章,話題,上至讚普發布的詔令,下至百姓使用的婚禮祝詞、守護神讚,戲台詞、敬酒詞、頌詞、家譜等等,前麵都會有大段的神靈創世的敘事和祖先源出的複述,絕不顧忌是否與後麵內容無關,因為這被認為是言辭必備格式,就像衣要有領口,人要有禮貌一樣!
由此,筆者推測,商周銘文中的這個“唯”(隹),也可能是這種格式化敘事的替代物,是華夏古人的一大發明,用一言以蔽之,千言萬語凝為一字的結果,最後代代相傳地延續下來了。
更為奇特的是,敦煌吐蕃文書中發現了不少《尚書》的藏文翻譯殘片,這部古籍的語言完全不是漢語口語,佶屈聱牙,晦澀難懂,與吐蕃王朝的政務沒有任何關係,當時吐蕃史官竟會試著去翻譯!筆者推測,就是因為裏麵的觀念、意趣、語法等,他們看起來都如此地眼熟,似曾相識的緣故。
殷墟婦好墓出土的“鴞尊”,神鳥長著牛的角,牛的蹄,猴的眼,作猴蹲之狀,就是一個鳥、牛、猴的結合體。
先秦禮器都是祖先傳說的載體,而不是隨心所欲藝術創作。殷人如果沒有類似“恰ⷨ𖧛㧧榳⢀和“恰ⷩ 拉達出”的祖先傳說,就不會去製作這種祭祖禮器。它難道不是殷商統治者民族背景,最初從哪裏來的可靠線索?
滿族文化網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评论留言